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介绍
发表日期:2024-02-01 ( 浏览次数:16242 )
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介绍
移动互联应用技术
一、专业代码:510106
二、培养目标:
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移动终端软件开发与Java软件开发能力,掌握移动终端开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,能用Android(安卓)、HTML5混合APP、微信小程序、支付宝小程序、Flutter移动UI等技术独立开发移动终端的软件,如手机游戏、电商网站等移动终端软件,能用Java、PHP等技术开发服务端软件,如管理系统、网站后台系统等。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移动互联应用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、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等职业群,能够从事移动互联应用程序开发、移动互联应用硬件开发、移动互联应用系统集成和测试、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三、职业、就业、创业方向:
就业单位:互联网内容提供商、企业IT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、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、政府机关和相关企事业单位。
就业方向:移动Web前端开发、微信小程序、Android开发、支付宝小程序、UI界面设计、软件测试、智能终端开发等。
四、专业培养规格:
(一) 知识结构
1.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;
2. 掌握Web前端三大技术;
3. 掌握微信小程序设计技术;
4. 掌握数据库开发技术及数据访问技术;
5. 掌握Java移动端开发技术;
6. 掌握软件测试(单元测试,自动化测试,性能测试,WEB测试,UI测试等)测试方法;
7. 熟悉软件工程,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类文档及测试类文档的编写方法;
8. 掌握移动端软件行业规范、职业素质需求与软件项目中技术要求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。
(二) 能力结构
1. 具备初级的英语应用能力;
2. 具备项目环境软件安装与配置的能力;
3. 具备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的安装、应用与维护的能力;
4. 具备掌握软件编程思想、方法,具备中小商业应用程序开发、WEB应用程序等常用软件的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交付的能力;
5. 具备胜任软件项目的开发、测试、技术支持与管理工作的能力。
6. 具备软件开发项目中开发类文档、测试类文档的编撰能力。
五、 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:
招生对象: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学
修业年限:三年 弹性学制不超过5年
六、 专业核心课程:
(一)核心课程
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下:Java程序设计、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、Android应用软件集成、Android AI应用与开发、SSM分布式框架技术、HTML5网页设计技术、Vue+Node.js框架设计、微信小程序、Flutter移动UI框架技术。
七、师资力量:
1、师资来源:学院优秀教学团队;合作企业工程师。
2、师资团队:本专业方向师资团队共8人,其中副教授1人,双师型讲师4人,工程师3人。
3、核心课程由以下教师承担:
朱莉萍:硕士,讲师,四川省优秀教师,参与多项科研项目,多年的一线软件开发经验和高校教学管理经验,主要从事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等教学工作。
白林林:现代信息系副主任,讲师,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从事领导:Web前端开发、软件开发、大数据技术应用
黄吉兰: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、项目经理,具有多年的企业软件开发实战经验,主要从事软件项目管理、软件测试等课程的教学。
袁姜红:硕士,高级工程师,优秀老师,多项科研项目立项和结题,申请专利多项,多年一线软件开发经验和高校教学管理经验,主要从事程序设计、软件教学、计算机网络等;
涂立利:高级前端界面设计工程师、讲师,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,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技术、UI界面设计、移动端界面设计等终端设计教学,具有很丰富的教学和项目经验。
何伟: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、项目经理,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毕业。多年计算机软件开发经验,从事:计算机基础、网页设计、C语言、Java、数据库原理等。
黄开:高级讲师,具有多年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经验,主要担任Java程序设计、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设计、数据库等课程教学任务。
八、 实习实训:
学期 | 实训内容 | 实训周期 |
第三学期 | 项目实训 | 2周 |
第四学期 | 项目实训 | 4周 |
第五学期 | 企业顶岗实习 | 17周 |
第六学期 | 企业顶岗实习 | 10周 |
第六学期 | 毕业项目设计 | 4周 |
备注:长达39周的项目实训,毕业等于拥有1年项目开发与测试经验。
九、毕业要求:
1、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、考试合格,并符合相关毕业要求可获得毕业文凭;
2、 Android工程师认证、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、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认证。